一起读经 | 利未记 16:23-34 守赎罪日与基督

音频:

视频:

23 「亚伦要进会幕,把他进圣所时所穿的细麻布衣服脱下,放在那里,24 又要在圣处用水洗身,穿上衣服,出来,把自己的燔祭和百姓的燔祭献上,为自己和百姓赎罪。25 赎罪祭牲的脂油要在坛上焚烧。26 那放羊归与阿撒泻勒的人要洗衣服,用水洗身,然后进营。27 作赎罪祭的公牛和公山羊的血既带入圣所赎罪,这牛羊就要搬到营外,将皮、肉、粪用火焚烧。28 焚烧的人要洗衣服,用水洗身,然后进营。」

为了避免营地和会幕立即再次被污染,参加赎罪日仪式的人需要在恢复正常活动之前沐浴。作为大祭司,亚伦也必须脱下为当天仪式所穿的特殊亚麻布衣服,穿上他正常的大祭司衣服。然后他为自己献上燔祭,为百姓献上另一个燔祭,并将赎罪祭的脂肪烧在祭坛上。在这个最重要的日子里,参与仪式的人以这种方式证明了他们对上帝的完全奉献。

29 「每逢七月初十日,你们要刻苦己心,无论是本地人,是寄居在你们中间的外人,什么工都不可做;这要作你们永远的定例。30 因在这日要为你们赎罪,使你们洁净。你们要在耶和华面前得以洁净,脱尽一切的罪愆。31 这日你们要守为圣安息日,要刻苦己心;这为永远的定例。32 那受膏、接续他父亲承接圣职的祭司要穿上细麻布的圣衣,行赎罪之礼。33 他要在至圣所和会幕与坛行赎罪之礼,并要为众祭司和会众的百姓赎罪。34 这要作你们永远的定例—就是因以色列人一切的罪,要一年一次为他们赎罪。」于是,亚伦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行了。

大祭司在赎罪日的服事不仅是为了他自己和其他祭司及利未人,也是为了整个国家(见第17节)。因此,人们的责任被概述出来。所有人都要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通过禁食、祷告、自我反省和不工作来显示他们悔改的诚意。

第七个月的第十天 “大约相当于我们今天日历上的九月底或十月初。遵守赎罪日是一项 “持久的法令”。这一表述重复了三次(第29、31、34节),以强调这一节日的重要性。同样的表述也出现在出埃及记12:14中与逾越节有关的部分。尽管旧约中没有进一步提到赎罪日的庆祝活动,但正如希伯来书信中所揭示的那样,赎罪日的庆祝活动一直持续到新约时代。

例如,希伯来书第9章提到,祭司们定期进入会幕的外间执行他们的任务,但只有大祭司可以进入至圣所,“至于第二层帐幕,惟有大祭司一年一次独自进去,没有不带着血为自己和百姓的过错献上。”(希伯来书9:7)。这是在基督到来之前的规定程序。那头一层帐幕作现今的一个表样,所献的礼物和祭物,就着良心说,都不能叫礼拜的人得以完全。10 这些事,连那饮食和诸般洗濯的规矩,都不过是属肉体的条例,命定到振兴的时候为止。(来 9:9–10).

通过他在十字架上的死亡,基督完成了赎罪日所预表的一切。基督不是通过山羊和公牛的血进入至圣所,而是通过他自己的血一次进入。山羊和公牛的血使赎罪日的敬拜者在仪式上得到洁净,但基督的血却洁净了我们所有的罪。基督没有进入人造的圣所;他进入天堂本身,为我们出现在上帝的面前。

希伯来书显示了基督比旧约中的大祭司有多么不一样。大祭司因为是个罪人,需要在为人民赎罪之前为自己献上祭物。“他不像那些大祭司,每日必须先为自己的罪,后为百姓的罪献祭;因为他只一次将自己献上,就把这事成全了”(希伯来书7:27)。

基督死的那一刻,圣殿中分隔圣所和至圣所的幔子成两半,表明通过基督,所有信徒都有权在任何时候进入上帝的面前。希伯来书的作者说:“19 弟兄们,我们既因耶稣的血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20 是借着他给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从幔子经过,这幔子就是他的身体。21 又有一位大祭司治理 神的家,22 并我们心中天良的亏欠已经洒去,身体用清水洗净了,就当存着诚心和充足的信心来到 神面前(希伯来书10:19-22)。因此,对于新约的我们来说,不再有任何理由遵守赎罪日了。在受难日,基督通过他的死亡为所有时代的人赎了罪。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