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周灵修之周五——受难日之黑暗的星期五

音频:

视频:

在星期四的晚上,耶稣被自己的门徒犹大出卖,送去文士和祭司长那里受审,耶稣作为神的儿子被人戏弄鞭打和辱骂,但是他“并没有犯罪,口里也没有诡诈,他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耶稣在犹太公会面前受审,他预言了自己将要升高,坐在神的右边;他承认自己就是神的儿子。那些文士和祭司长终于获得了控告耶稣的证据,他们想借着罗马统治者的手杀害耶稣。

在今天受难日的经文里,我们看到耶稣在彼拉多和希律两位统治者面前受审,最终在犹太百姓的强烈要求下,耶稣被判钉十字架;神要藉着这些罪人的行为,来成就他拯救罪人的伟大计划。

马太福音27章1-5节 耶稣受审和犹大的死

1到了早晨,众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大家商议要治死耶稣,2就把他捆绑,解去交给巡抚彼拉多。3这时候,卖耶稣的犹大看见耶稣已经定了罪,就后悔,把那三十块钱拿回来给祭司长和长老,说:4“我卖了无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他们说:“那与我们有什么相干?你自己承当吧!”5犹大就把那银钱丢在殿里,出去吊死了。

这是一个多么凄惨的故事!无论犹大做了什么,我们都忍不住为他感到难过,因为他最终的结局是地狱。我们也许情不自禁地说:“没有人该得到犹大的结局。”但我们知道这不是真的。真相是因我们犯的罪我们都该得到犹大的结局。他的结局是地狱,不是因为他偷了钱,不是因为他出卖了耶稣,也不是因为他选择了自杀。他最终的结局是地狱是因为他对神的恩典感到绝望,他不相信他仍然是有盼望的。他的自杀只是为他的绝望划上了句号。

当我们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生活中从不存在一个节点是只有绝望而没有盼望的。“上帝默认的设置永远是恩典。”让我们思索片刻。上帝的慈爱永远大于他的愤怒;上帝的忍耐永远大于他惩罚的需求;上帝的怜悯永远大于他的审判。上帝以自己的儿子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死亡为恩典划上了句号,藉此,所有犯下的罪都被偿还了。

甚至包括犹大犯下的罪。只是,犹大没能相信这点,而这也正是这个故事的悲剧所在。永远也不要失去盼望;永远也不要对上帝的怜悯和恩典感到绝望。无论你做了什么,无论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十字架下为你留下了一席之地,恩典是上帝的默认设置。

路加福音23章13-25节 释放巴拉巴

13彼拉多传齐了祭司长和官府并百姓,14就对他们说:“你们解这人到我这里,说他是诱惑百姓的。看哪,我也曾将你们告他的事,在你们面前审问他,并没有查出他什么罪来,15就是希律也是如此,所以把他送回来。可见他没有作什么该死的事。16故此,我要责打他,把他释放了。”(有古卷在此有17“每逢这节期,巡抚必须释放一个囚犯给他们。”)18众人却一齐喊着说:“除掉这个人!释放巴拉巴给我们!”19这巴拉巴是因在城里作乱杀人,下在监里的。20彼拉多愿意释放耶稣,就又劝解他们。21无奈他们喊着说:“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22彼拉多第三次对他们说:“为什么呢?这人作了什么恶事呢?我并没有查出他什么该死的罪来。所以,我要责打他,把他释放了。”23他们大声催逼彼拉多,求他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他们的声音就得了胜。24彼拉多这才照他们所求的定案,25把他们所求的,那作乱杀人下在监里的释放了,把耶稣交给他们,任凭他们的意思行。

在清晨六点的时候,彼拉多第一次审判耶稣并没有发现他犯了什么该死的罪,他把耶稣送到希律那里,仍然没有查出耶稣有什么罪。希律把耶稣送了回来,彼拉多随后又召集了祭司长和犹太公会的领袖还有一些百姓,第二次向他们宣告耶稣是没有罪的。因此他要鞭打耶稣,然后释放他。耶稣本身就是无罪的,可是彼拉多为了迎合那些犹太人的领袖,在释放耶稣之前要鞭打耶稣。

很多百姓大声喊叫着,要求彼拉多判处耶稣死刑,释放另一个罪犯巴拉巴给他们。巴拉巴这个名字是亚兰语,这个名的字面意思是“父亲的儿子”,这也是一个讽刺,人们要求释放一个罪有应得的“父亲的儿子”,却要把无辜的“天父的儿子”判处死刑。

这个巴拉巴才是真正发动叛乱的人,但是犹太人的领袖却把这个罪名安在耶稣头上;巴拉巴因为杀人等重罪被判处死刑,等待执行;可是逾越节到了,根据当时罗马政府的习俗,他们会在重大节日特赦一名罪犯,彼拉多想借这个机会释放耶稣,可是那些百姓宁可释放一个杀人犯,也不要无辜的耶稣被释放,他们坚持要求钉耶稣十字架。钉十字架是一种非常恐怖的刑罚,根据当时的法律,十字架的刑罚不能用于罗马公民。

彼拉多第三次劝解那些狂热的犹太百姓,他宣告耶稣是无罪的,不应受到十字架的刑罚,只要鞭打他就可以了。可是那些想要杀死耶稣的百姓更大声的抗议,他们迫不及待的催促彼拉多,要立即判处耶稣钉十字架。对于彼拉多来说,这些百姓愤怒的尖叫声此时比耶稣的安静和无辜更能影响他,彼拉多为了自己的事业前途,顺从了犹太人的领袖和那些百姓的要求,他释放了巴拉巴;他没有宣判耶稣是有罪的,而是直接按着他们的要求钉耶稣十字架。我们现在每次敬拜时,用使徒信经宣告信仰的时候,我们总是会说“在本丢彼拉多手下受难”。

在这段经文里,我们看到彼拉多虽然认为耶稣是无罪的,但是他并不认识耶稣的真正身份,他因为害怕引起犹太百姓的骚乱,释放了巴拉巴,判处耶稣死刑。我们看到真正有罪的人获得了自由,完全无辜的耶稣被判有罪,彼拉多用一个无辜之人的死安抚耶路撒冷城内的百姓,换取他们的和平。

无辜的耶稣替我们这些真正有罪的人承担了死亡的刑罚,他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赎了我们一切的罪,为我们赢得与神之间和平的关系。就像先知以赛亚在以赛亚书53章所说的,“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我们却以为他受责罚,被 神击打苦待了。哪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

马太福音27章26-31节 耶稣受鞭打和戏弄

26于是彼拉多释放巴拉巴给他们,把耶稣鞭打了,交给人钉十字架。27巡抚的兵就把耶稣带进衙门,叫全营的兵都聚集在他那里。28他们给他脱了衣服,穿上一件朱红色袍子;29用荆棘编作冠冕,戴在他头上;拿一根苇子放在他右手里,跪在他面前,戏弄他说:“恭喜,犹太人的王啊!”30又吐唾沫在他脸上,拿苇子打他的头。31戏弄完了,就给他脱了袍子,仍穿上他自己的衣服,带他出去,要钉十字架。

你知道什么是鞭刑吗?这是罗马统治下对罪犯的一种可怕刑罚。被处以鞭刑的人由于失血过多而导致死亡是很常见的。想象一个结实的把手,上面固定了六、七个很薄的皮带,每个都有七到八英尺长。皮带的顶端是金属块。有的呈钩状,有的呈球状。钩子会撕裂肌肉,球会造成痛苦的外伤。受害者的后背会皮开肉绽。士兵们通常要抽打39下,但如果让他们自行决定,他们抽打得可能会更多。我无法想象这种抽打带来的伤痛。除此以外,那些士兵还无数次用他们的杖杆甚至赤手空拳抽打他的头。耶稣只在十字架上待了六个小时,我们不应为此感到惊讶。因为鞭打,他一定非常虚弱。当电影《耶稣受难记》播映这一场景的时候,我只能看几秒钟。场景太残酷了,令人无法忍受。

当圣灵记录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他邀请我们观看耶稣受难的过程。不是看电影那么简单,而是要我们用想象和心思意念来观看。他邀请我们思索,为了带走我们的罪,耶稣不得不忍受了什么。他要我们观看,这样我们从此不会再轻看罪恶。他要我们观看,这样我们可以肯定我们所有的罪都已得赦免。上帝儿子的苦难怎能不赎回我们所有的罪呢?请不要只在预苦期观看。将你的眼目每天都定睛在耶稣身上,他是我们信心的创始成终者。

耶稣除了受到鞭打,还遭受凌辱和嘲笑。

很多孩子在学校都曾被霸凌、嘲笑和戏弄。那是一种孤独的感受,因为没有人为你挺身而出,除非这些旁观者成为被霸凌的下一个目标。你不得不日复一日忍受这一切。你甚至希望自己不用去上学。有时候老师会干预,但更经常的情况是发生在老师的视线之外。成年人也会被欺负,但方式不一样。

耶稣是我们的亲爱朋友。耶稣知道被霸凌的滋味。那些士兵对他的行事更为恶劣,这是一群粗暴的人,这些经验丰富的士兵知道如何残忍行事。他们讥笑他,称他为犹太人的王。对他们而言,他看上去不太像一个王,因为受到鞭伤还在流血。他们把一个荆棘冠冕戴在他头上,将一根苇子放在他手里,还为他穿上袍子,然后还用苇子一次次打他的头。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暴力,或许你也没有经历过。

耶稣经历了。他没有诅咒他们,也没有回过身来向他们吐唾沫。他无声地忍受了鞭打和嘲笑。他这样做是为了你和我,当我们以错误的方式处理生活中霸凌行为时,当我们犯罪时,他为我们的罪承受这些苦难。正是因为他受苦,希伯来书的作者写道:“所以,他凡事该与他的弟兄相同,为要在神的事上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为百姓的罪献上挽回祭。他自己既然被试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试探的人。”(希伯来书:2:17-18)

路加福音23章44-49节 耶稣的死

44那时约有午正,遍地都黑暗了,直到申初,45日头变黑了,殿里的幔子从当中裂为两半。46耶稣大声喊着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说了这话,气就断了。47百夫长看见所成的事,就归荣耀与 神,说:“这真是个义人!”48聚集观看的众人见了这所成的事,都捶着胸回去了。49还有一切与耶稣熟识的人和从加利利跟着他来的妇女们,都远远地站着看这些事。

神的仆人耶稣在受难日的上午九点被钉上十字架,六个小时之后他在十字架上死去了。在这期间发生了三件重要的事情。第一件事是在中午的时候,黑暗笼罩大地,时间一直持续到下午三点;这样的黑暗表明耶稣的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审判的黑暗降临了,撒旦的攻击和权势就要结束了。第45节 “日头都变黑了”,虽然这里并没有说为什么日头也会变黑,但是这不可能是发生了日食,因为逾越节期间月亮是满月,在满月的时候是不可能发生日食的。有可能是沙尘暴,可能是一大片乌云,无论是什么原因,在这里都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真正重要的是神所设定的耶稣为罪人而死的这个时刻和意义。遍地都黑暗了,所有受造之物一同在黑暗中呻吟,耶稣死了,世界的真光熄灭了。

第二件事是圣殿里的幔子突然裂成了两半,这是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在圣殿里面的圣所和最里面的至圣所之间,有巨大的幔子隔开。每一年在赎罪日的时候,大祭司要从圣所穿过幔子进入至圣所,他拿着公牛的血洒在施恩座上。圣殿里的幔子在耶稣死的时候裂成了两半,这表明耶稣这位至高的大祭司已经用他的血洗净了所有人的罪,他为所有人打开了进入天国圣所的道路。所有旧约的献祭、祭司职分和圣殿的敬拜都结束了,耶稣的牺牲已经为所有悔改的罪人进入神的同在扫清了障碍。正如希伯来书9章11-12节说的,“但现在基督已经来到,作了将来美事的大祭司,经过那更大、更全备的帐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是属乎这世界的。并且不用山羊和牛犊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进入圣所,成了永远赎罪的事。”

第三件事是在黑暗之中,从十字架上传来了耶稣的喊声,他在临死前向天父大声的呼求,“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耶稣并不是因为精疲力竭而死,他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仍然在掌管;他完成了天父交给他的使命,现在他把自己完全的交托在天父的手里。在这里,耶稣引用了诗篇31章5节的经文,“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耶和华诚实的 神啊,你救赎了我。”

人们看到眼前发生的一切,听到耶稣所说的话,他们也有三种不同的反应。首先是一位罗马的百夫长,他是一个外邦人,他看到耶稣为那些钉死他的人祈求神的赦免,他看到耶稣最后应许那个悔改的犯人要和他一同在天国里,他看到耶稣最后向天父祷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被眼前的这些事情所感动,就开始颂赞神,他还宣告了自己对于耶稣的看法,“这真是个义人!”他认为耶稣的生命是公义的,耶稣真的是神。

其次是那些聚集观看耶稣钉十字架的人,他们一开始是在看热闹,当他们看见前面发生的三件事,他们的态度发生了改变,48节,他们“都捶着胸回去了”;他们开始懊悔,耶稣死后他们不再是旁观者,他们成了悔改的人,就像18章13节里圣殿里那个悔改的税吏,他谦卑悔改向神祈求,“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

第三种反应相对安静,也就是那些认识耶稣的朋友和亲戚,还有那些跟随耶稣的门徒,有一些是从加利利一直跟着耶稣来到耶路撒冷的妇女,他们在远处安静的看着发生的这一切。他们的主在十字架上死了,又发生了很多奇怪的事情,他们现在很茫然,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

在这一段经文里,耶稣死在十字架上,遍地都黑暗了;神对于这个世界的罪的审判像黑暗一样降临,但是耶稣基督藉着他的死,替所有罪人承担了审判的黑暗,撒旦藉着罪和死亡对于人类的辖制结束了;耶稣要引领我们脱离审判的黑暗,进入恩典的光明之中。

当你与自己的罪,与自己的羞耻和软弱挣扎的时候,当你为自己的未来感到困惑时,但你惧怕自己的死亡时,上帝想让你知道他的儿子为你死去了。他想让你知道你的罪得赦免了,你通向慈爱天父的道路已经被打开了。他想让你知道死亡已经永远地被打败了。他想让你知道他是多么地爱你。这样的好消息,这样的伟大的爱,抓住我们的注意力,抓住我们的心。阿门!

 祷告:圣洁的上帝啊,因你儿子耶稣的缘故怜悯我们。因为耶稣的死,为我们赢得了拯救。感谢你,阿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