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证道 | 当死亡遇到复活 | 路加福音7:11-17 | C年五旬期第三主日(20220626)

五旬期第三主日(C年) | 2022年6月26日

证道音频:

证道视频:

当死亡遇到复活

两支队伍在拿因的城门口相遇:一支是死亡的,一支是生命的。哪一个会占上风呢?是因为罪的工价而死的男孩,还是生命之主耶稣?当死亡遇到生命,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这对我们又意味着什么呢?一起来看今天的经文。

路加福音7:11  过了不多时,耶稣往一座城去,这城名叫拿因。他的门徒和极多的人与他同行。7:12 将近城门,有一个死人被抬出来。这人是他母亲独生的儿子,他母亲又是寡妇,有城里的许多人同着寡妇送殡。7:13 主看见那寡妇,就怜悯她,对她说:“不要哭!”7:14 于是进前按着杠,抬的人就站住了。耶稣说:“少年人,我吩咐你,起来!” 7:15 那死人就坐起,并且说话。耶稣便把他交给他母亲。7:16 众人都惊奇,归荣耀与神,说:“有大先知在我们中间兴起来了! ”又说:“神眷顾了他的百姓!”7:17 他这事的风声就传遍了犹太和周围地方。

这里一开始提到:”过了不多时”,是耶稣治愈百夫长病重的仆人后,又使一位妇人的独生子死而复活。外邦人与妇女在犹太社会,一个是信仰的低下层,一个是社会的下层。耶稣在此显明自己是所有人的救主。

而拿因城位于加利利南部,距离拿撒勒西南部只有几公里。在一座山的山坡上,接近山谷的地方,就是这座称为拿因的小镇。它的名字意思是“美丽的山谷”。这里说:他的门徒和极多的人与他同行。耶稣与其门徒以及众人同行来到拿因。这群人刚刚经历过耶稣治好百夫长仆人的大神迹,所以当他们浩浩荡荡过来的时候,这个队伍估计是充满了兴奋,欢笑,期待着有更美好,更伟大的事情发生。

可是当耶稣和这群人将近城门时,遇见了一群无比悲痛的人,他们是出殡的队伍,正前往在拿因城外的坟墓。他们将在城外举行葬礼,尸体被放在一个敞开的类似棺材的担架上。

耶稣很快就了解了情况。这是一位刚丧失独生儿子的寡妇,寡妇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本身就很无助,再加上又失去了相依为命的唯一的儿子,这样的伤心和痛苦你可以想象。是的,你换位想想,一个寡妇,没了丈夫,本来日子就不容易,这时候你最大的梦想就是孩子,希望孩子会这样,会那样,总之你的余生和孩子紧紧地绑在一起,可是有一天,孩子死了。对这位寡妇来说,不就如同天塌下来了吗?或许,这对她来说,已经不是崩溃那么简单了,而是她也“死”了,这样的患难,哪怕是我们在今日这个时代,面临各种难处:经济的崩溃,孩子不知道上什么学校,生活很压抑,未来很暗淡。这一切都没有办法和这位寡妇相比,因为对于她来说,儿子也死了,世界都崩溃了,已经没有了未来。

有很多的送葬者和寡妇来出殡。你可见当时的景象,多么悲伤,凄凉。通往坟墓的死亡队伍不断前进,苦难和死亡龙卷风一样无情地穿过我们的生活,速度快,没有方向,带着任何走在它前面的东西。死亡是人类的共同结局。没有人可以逃脱。比这更糟糕的是,不是我们死了,而是我们的亲人死了。并把我们留在身后。而我们对此无能为力。整个队伍都是充满了悲伤,弥漫了死亡的气氛。

这位母亲伤心地哭着,耶稣看见了这一切。当他这支欢乐的队伍遇见这支悲伤的队伍时候,如此巨大的反差,我们的主都看到了,这里记载说,耶稣怜悯这位母亲。怜悯希腊原文ἐσπλαγχνίσθη的意思是 心肠肺腑在动,这是很深的情感。面对前面深切悲痛的母亲,我们的主有深切的怜悯。这个词在路加福音15章中父亲对儿子动了慈心里也是同一个词,上帝对我们有为父般地,发自心肠肺腑的怜悯,恩典。

主的怜悯推动了他对母亲的命令,他对这位母亲说:“不要哭。”注意,这里不是母亲和周围人群在求告耶稣什么,而是完全是耶稣自己主动地做了这一切。

“不要哭”。在原文中这是一个现在时态的命令,相比”不要 “,更适合的翻译为 “停止”。而在这个场景中,它更有意义。她的丈夫已经死了,现在她的儿子也死了。她正在哭泣。看到亚当犯罪后人类死亡的诅咒降临在她身上,主的内心很痛苦,他命令停止这种诅咒。祂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为什么要让死亡,哭泣和痛苦弥漫在我们的生命中呢?耶稣祂有权力扭转死亡–因为祂是神,因为祂是弥赛亚,祂道成了我们因罪而必死的肉体,并将作为这个男孩,和一切人类罪恶的替代者而走上十字架,耶稣顺服于死亡,恰恰借着这个上帝的旨意成就,他要战胜死亡。

然后耶稣的手伸出来,他的身体触到了承载死人的木头,送葬的队伍停住了,他以清晰的语句说:“少年人,我吩咐你,起来!”他命令男孩起来。男孩坐起来,不仅坐起来,而且居然说话了,耶稣把他还给了他的母亲。

这一切都是多么不同寻常啊!当人在送葬时候,如果有人挡了你的路,打断你,这是多么没有礼貌。但这是我们的思想,耶稣的旨意超越这一切。因为最重要的问题已经不是死的是不是体面,送葬是不是风光了,跟死亡的永恒悲惨比起来,无比无比重要的是,死人回应了耶稣的话,坐了起来,他起来了!!!死亡被战胜了,人间惨剧变成了喜剧,死亡的队伍不再,而融入到了生命的队伍之中,这是多么美好的画面啊!

所以当耶稣便把他交给他母亲。这里记载: 众人都惊奇,归荣耀与神,说:“有大先知在我们中间兴起来了! ”又说:“神眷顾了他的百姓!” 他这事的风声就传遍了犹太和周围地方。

像通常一样,当耶稣公开行神迹时,众人对他充满敬畏,并将荣耀归于神。他们称耶稣为“大先知”。众人可能将耶稣与旧约时代的大先知以利亚相比,也在回忆以利亚过去的作为。

在列王记上 17:17-24 中记载了以利亚使死去的孩子复活这件事。以利亚三次伏在孩子身上,大声求告耶和华:“耶和华我的神啊,求你使这孩子的灵魂仍入他的身体!”他的祷告得到了回应,以利亚将孩子“交给他母亲。”在列王记下4:31-35 以利沙也把仗放在孩子的脸上。而这里路加也使用同样的词语描述耶稣如何将复活后的孩子交给他的母亲,但耶稣仅仅是一句话,就成就了这事。

但是耶稣施行神迹的方式比以利亚所用的更大。借着自己的话语,而不是向神祈求,耶稣命令这个少年人起来。诚然,他是神,是真神,也是真人。甚至死亡也要在他面前屈膝。所以这里说:神眷顾了他的百姓!眷顾一词,在希腊原文构词中有放在目标上的意思,我们就是被他眷顾的目标。他为我们做了这一切!

今天这段经文,我们可以来看看主耶稣的怜悯,以及他对死亡的胜过,这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我们的罪得赦免,患难,以及死里复活的生命。

一方面,我们看到主耶稣对这位丧偶又失独的寡妇的怜悯。主看见那寡妇,就怜悯她,对她说:“不要哭!” 正如刚才所说的,这个词 “怜悯 “在古希腊语中有一个特定的含义。我们可以试着把它描述为被掏空,因为我们所有的内脏都被颠覆了。也许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你看到一些让你心碎的东西时,你可以实际体验到痛苦的感觉。

我们可能最能想象到的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的孩子,当我们看到他们遭受痛苦时……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你能想象这种感觉吗?这就是路加和其他福音书作者对上帝对我们的态度的描述。他是慈爱的创造者,是慈爱的父亲。他看到我们被罪和死亡所奴役,实际上我们死在罪中,他很痛苦,他多么渴望帮助我们。

这就是我们的上帝。一方面,我们死在罪中,叛逆他,无视和拒绝他的关怀,顽固而愚蠢地做着伤害我们和他人的事情,我们身上没有任何值得上帝怜悯的地方。

但另一方面,这位富有怜悯心的上帝,他的慈爱之心看到我们的处境而在流血,他准备不惜一切代价来拯救我们。正如慈爱的父母可以为他们的孩子牺牲自己一样,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也牺牲了自己来拯救你。

这是你需要记住的。你的救赎,上帝的宽恕,与耶稣基督一起的永生,这不是我们应得的,也不是我们能做到的,甚至不是我们能想象的。当我们死在罪中时,我们不会梦想着与圣洁的上帝一起获得永生,而是压根我们不懂,不在乎这些。所以,这个世界弥漫的都是死亡的气息,因为充斥着罪恶。就像目前这个瘟疫岁月,我们整个世界,每个人都在遭受各种各样的事,人们都在寻找问题,找到答案,但其实一切也很简单,是罪恶的问题,是人们犯罪,没有按照上帝所说的去做,去说,去想。上帝爱世人,世人压根儿不爱上帝,爱的都是自己,把自己当做最重要的,世界仿佛是一个送葬的队伍,因为罪带来了死亡,无法给人永恒的安慰,最后只有死亡的悲哀。

但在这种情况下,在这个世界上,在这个死亡的山谷里,神来到我们身边,对我们说他赐予生命的话语,给我们他的灵,并为我们做了一些我们的头脑都无法理解的事情。

因为自从主在伊甸园里咒骂蛇,主的计划就已经确定了。他道成了人的样子,来到世界,他不仅要去拿因城来救这个男孩,更是要去往耶路撒冷,在那里,他要被带到耶路撒冷的城外,没有人告诉耶稣母亲停止为她的孩子哭泣,甚至很多身边的人都远离耶稣而去。我们只能想象,人们不公正地、残酷地不仅将耶稣折磨,而且继续嘲弄他,最后耶稣他的身体被挂在十字架上而死,但这样做却给所有相信的人带来了生命,赦免了所有世人的罪。

他用自己的生命拯救了你,为你的救赎付出了代价。他所做的这一切,正如路德在《小教义》中所说的,都是出于纯粹的、父亲般的、神圣的善意和怜悯,我们自己身上没有任何功绩或价值。 这就是我们的上帝的样子。他用耶稣的死来赦免世人的罪,让人可以信耶稣所做的一切,可以得救,这是神对我们的怜悯!!!

但是这一切听起来很容易,可是我们却常常忽略他。马丁路德说:如果我们相信一切都是从神的恩典和怜悯而来的,我们就会天天奔跑欢喜,我们的心就要常起来住在天上。一旦我们到了天堂,我们就会明白这是真的。但是现在没人相信。

比如上帝给我们眼睛,我们不会觉得上帝的祝福,不会觉得这么珍贵,直到我失去了他。然而没有人为此感谢上帝。检查整个身体,你会看到上帝的恩典和仁慈的痕迹。诗篇第33章第5节说:“地上充满了耶和华的恩惠。”这些恩惠是我们应得的吗?不,我们本来不配得到,但是上帝把他的礼物赐给这个世界。当我们不得不捐掉一两块钱,甚至更少,捐给穷人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压力;上帝每天把他的礼物赐予我们,难道这不是让我们感恩的吗?

所以,有人就问了,为何我们不知道感恩,反倒总是抱怨呢?因为罪,对吗?当我们透过律法看到我们的罪恶的本相时候,就知道我们是多么的不配,透过福音看到神的恩典时候,我们就知道蒙了多么大的祝福!

所以,借着这个来看我们生命中的患难。有时,上帝允许某些人陷入焦虑,陷入痛苦中,以致世界似乎没有上帝,它使一个人关系破碎,经济出问题,身体有疾病,甚至面临死亡,就像这里寡妇的儿子一样;因为他是造物主,他可以掌控一切。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为了我们可以不断地体会他的慈爱。

这就是这个寡妇的情况。这个女人有两个不幸。首先,她是个寡妇。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这已经够不幸的了,她被抛弃了,孤独,没有一个她敢寻求安慰的人。又说,她有一个独生子死了。现在,上帝带走她的丈夫和儿子。

但是在这福音里,告诉我们,神必不离弃任何人;因此,他允许这个寡妇从新的角度看她有什么样的神。因为当她被撇下,没有儿子,也没有丈夫的时候,基督就向她显明自己,要帮助她学着信靠神,认识那掌管死与生的神,不是只给“糖”保人平安的菩萨,而是颠倒生死的主。所以,不要哭,因为用不着。然后耶稣去唤醒死者,并把他交给他的母亲。

上帝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允许人如此深陷危险和焦虑之中,直到得不到任何帮助或建议,但他仍然希望我们不要怀疑,而要相信他,他能从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中使某些事情成为可能,并且从无到有,甚至让人从死里复活。

如果你觉得罪太深,如果你的痛苦太大,以致你的心不承认神的一切恩典和怜悯,使你以为你没有指望,因为被这样的忧虑和困苦困住了;那你就转过来看看,在这福音里,上帝是多么的仁慈,他来这里不是要定罪,也不是要给人灭亡,而是要拯救人。为此,这些神迹奇事在圣经中摆在我们眼前,叫我们看见,神在这里帮助这寡妇,所以他不但要在身体上帮助我们,而且要在属灵上帮助我们,并且要永远拯救我们的灵魂,给我们带来永恒的生命。

多么感恩,上帝带领我们脱离罪恶的死亡队伍,哪怕是在患难中,也是发生在复活的生命的队伍之中,让我们更加坚信神对我们的爱。这个世界需要耶稣,需要生命的队伍,这个世界充斥太多死亡的队伍了,耶稣起来了,他复活了,他也让这个男孩复活了,也让信他的人复活了,这个世界需要起来的人,起来的队伍!

这周参加腾鹰的毕业典礼,因为疫情的原因,还有很多人的离开,典礼很温馨,但是也有人有些伤感,觉得这个学校怎么如今这样了。其实不必哀叹,这么小的学校,却是在生命的队伍之中,是蒙上帝眷顾的。正如上帝眷顾了最卑微的寡妇一家,上帝眷顾最卑微的人,最软弱的人,最没有力量的。而这些往往是蒙受眷顾的,被怜悯的,我们知道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唯独上帝,上帝眷顾灵里贫穷的。

一个家长曾经和我说,他们孩子要走了,离开腾鹰,他们要去美国上正经学校,其实他们错了,腾鹰是最正经的学校,不是外面有什么,而是因为这里有上帝的怜悯和慈爱。这里的人是“起来”的人,是上帝使用的,要带给世界盼望和答案的,是复活的队伍,对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不就是回应上帝给的恩赐,好好学习,将来为上帝和邻舍服务吗?这个死气沉沉的世界需要的不就是复活队伍和他们所分享的生命的信息,带来的复活生命的力量吗?!

感谢主,呼召我们进入他复活的队伍之中,如同那个男孩,虽然他最终还会死去,但是,他活着的每一天,会记得他是从死里复活的,这个好消息使他每一天都是感恩,喜乐,我们不也是如此吗?我们活着的每一天都不是在通向坟墓,而是通向永恒的生命,越来越光明,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虽然在这个世界上,因为罪恶,我们还有眼泪,但我们知道,死亡不能拥有我们。我们有新的生命,耶稣永远战胜了死亡。我们喜乐地走在复活地队伍之中,这个世界结束的时候,我们将跟随耶稣走出坟墓,来到天父的身边,与圣洁的天使一起唱起神圣的赞美之歌。

即使现在我们也在唱。但不是拿因的歌。我们不唱 “有大先知在我们中间兴起来了! “。相反,我们的歌是圣洁的天使在空坟墓前的歌–“被钉十字架的拿撒勒人耶稣从死里复活了”。死亡使活人沉默和哭泣。但是,从坟墓中出来的生命使死人欢喜歌唱。因为当死亡权势遇上生命权势,耶稣赢了,我们也和他一同在生命的队伍之中,直到永远,阿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