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读经 | 利未记 24 耶和华维护正义

音频:

视频: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利未记第24章的内容,在上一章里耶和华吩咐以色列百姓如何庆祝一年之中各种节日的条例,这些节日都是以会幕为中心进行的,这是耶和华与百姓会面的地方,也是百姓持续敬拜耶和华的圣所。这一章里耶和华吩咐了一些关于圣所的律法,以提醒以色列百姓,他们不仅要在节日期间,而且在任何时候都要正确地敬拜上帝。

1-4节,燃灯的条例,“1耶和华晓谕摩西说:2“要吩咐以色列人,把那为点灯捣成的清橄榄油拿来给你,使灯常常点着。3在会幕中法柜的幔子外,亚伦从晚上到早晨,必在耶和华面前经理这灯。这要作你们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4他要在耶和华面前常收拾精金灯台上的灯。”

如果帐幕的圣所里没有灯台,里面就会一片漆黑。帐幕四围没有窗户。百姓要把橄榄油带到帐幕里,使金灯台的灯常常点着。为这些灯加油,照看这些灯,是大祭司每天的职责,有时这工作也会由其他祭司分担。圣所里持续燃烧的灯是在提醒以色列人,他们需要一直保持圣洁。

永远点着的灯也提醒今天的我们,基督徒要让基督的救恩之光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断照耀。耶稣在登山宝训中说:“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马太福音5:16)。保罗对以弗所的信徒说,“从前你们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里面是光明的,行事为人就当像光明的子女”(以弗所书5:8)。

5-9节,陈设饼,“5“你要取细面,烤成十二个饼,每饼用面伊法十分之二。6要把饼摆列两行(“行”或作“摞”。下同),每行六个,在耶和华面前精金的桌子上。7又要把净乳香放在每行饼上,作为纪念,就是作为火祭献给耶和华。8每安息日要常摆在耶和华面前,这为以色列人作永远的约。9这饼是要给亚伦和他子孙的,他们要在圣处吃,为永远的定例,因为在献给耶和华的火祭中是至圣的。”

圣所中除了金灯台和香坛之外,还有陈设饼。这些饼放在一个小而低的镀金桌子上。这张桌子大约是一米长半米宽,那些又大又扁的饼要么是分为两摞,每摞6个,要么是分为两行,每行6个(希伯来语中“行”和“摞”是同一个词)。这12个饼代表了以色列的12个支派。这些饼摆在耶和华面前,作为神与以色列人立约的记号。净乳香要放在饼的旁边,之后在献燔祭的时候,这些乳香代表这些陈设饼被烧在坛上。每一个安息日都要换新的陈设饼。随后这些饼要赐给祭司,而且祭司也只能在圣所吃,他们的亲属不能吃。

当法利赛人指责耶稣的门徒违反安息日的条例时,耶稣也提到了陈设饼。耶稣允许他的门徒在安息日摘麦穗吃,但是根据法利赛人的传统,这行为和收割是一样的,因此是在安息日工作。耶稣对法利赛人举了旧约大卫的例子,大卫饿了,就去见挪伯的祭司亚希米勒,向他要了一些陈设饼,大卫和他手下的人在安息日吃了这饼。耶稣的意思是,法利赛人的规条忽略了安息日的根本意义。上帝的条例是为了人类的益处而制定的,而不是说人们为了守安息日的条例而活活饿死。

10-23节是关于亵渎罪和民事公正的判例,“10有一个以色列妇人的儿子,他父亲是埃及人,一日闲游在以色列人中,这以色列妇人的儿子和一个以色列人在营里争斗。11这以色列妇人的儿子亵渎了圣名,并且咒诅,就有人把他送到摩西那里。(他母亲名叫示罗密,是但支派底伯利的女儿。)12他们把那人收在监里,要得耶和华所指示的话。13耶和华晓谕摩西说:14“把那咒诅圣名的人带到营外,叫听见的人都放手在他头上,全会众就要用石头打死他。15你要晓谕以色列人说:凡咒诅 神的,必担当他的罪。16那亵渎耶和华名的,必被治死,全会众总要用石头打死他。不管是寄居的、是本地人,他亵渎耶和华名的时候,必被治死。17打死人的,必被治死。18打死牲畜的,必赔上牲畜,以命偿命。19人若使他邻舍的身体有残疾,他怎样行,也要照样向他行。20以伤还伤,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他怎样叫人的身体有残疾,也要照样向他行。21打死牲畜的,必赔上牲畜;打死人的,必被治死。22不管是寄居的、是本地人,同归一例。我是耶和华你们的 神。”

23于是,摩西晓谕以色列人,他们就把那咒诅圣名的人带到营外,用石头打死。以色列人就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行了。

在西奈山下发生的这一事件,向我们显明了《利未记》在历史方面的作用。因为发生了这件事,耶和华给他的百姓制定了一系列的具有赔偿性质的律法。

有一个人,他的母亲是以色列人,父亲是埃及人,这个和另一个以色列人打架。这人在打架的时候,用咒诅亵渎耶和华的名。当时,对于亵渎神还没有具体的惩罚,这个罪犯就被关押起来,直到神显明他对这件事的旨意。当耶和华对摩西说话的时候,他告诉摩西,亵渎神的刑罚是在营外用石头打死。那些真正听到亵渎言语的人,他们要把手放在那个亵渎神的人头上,或许是为了表明对他指控是真实的,或许是因为亵渎会给听到它的人和亵渎者自己带来罪过,而听到的人需要通过把它转移到亵渎者身上来摆脱这种罪。全会众就用石头把那犯了罪的人打死。

关于这件事,需要清楚几点。首先,这个罪被判死刑,并不仅仅是说了“耶和华”这个名字(犹太人通常用“主”来代替耶和华这个名字,避免亵渎),而是在诅咒中说了耶和华的名字。其次,是神自己要求对这罪处死刑,并不是摩西,也不是任何人要求的。

在耶稣的时代,犹太人继续严厉的执行对于亵渎神的惩罚。犹太公会判处耶稣死刑的原因是,他们认为耶稣说了亵渎神的话,他声称自己是基督,是上帝的儿子(马太福音26:65)。教会的第一个殉道者司提反,也因为犹太公会认为他说了亵渎的话,判处他死刑(使徒行传6:11)。

十诫的第二条诫命“不可妄称耶和华你 神的名”(出埃及记20:7),禁止用神的名来咒诅别人。但是今天我们经常违背这条诫命;在崇尚言论自由的今天,一个人可能不再因这种罪被判死刑;但神对于违背他律法的刑罚是永远不变的,“犯罪的,他必死亡”(以西结书18:20)。对任何罪的刑罚都是永恒的死亡——亵渎的罪也不例外。

耶和华启示摩西关于亵渎罪的刑罚之后,他继续揭示其他的罪行应该如何惩罚。每一种罪的情况都有相对应的刑罚。因为人的生命是上帝的礼物,只有上帝可以取走一个人的生命,所以杀人犯要被处死。如果杀死了别人的牲畜,他也赔上一只牲畜,或支付相应的赔偿。这是不是说如果造成他人眼睛失明,也会反过来失去一只眼睛呢?不一定是这样。因为,“以伤还伤,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更多的是一个总则,因为不能列出所有情况,但总的意思是必须作出对应的补偿。例如,如果一个奴隶失去了他的眼睛,他就会获得自由来补偿。还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是通过公开判决赔偿来维护社会正义,不包括私人恩怨藉着赔偿来解决的情形。

在登山宝训中,耶稣引用了利未记第24章的话(马太福音5:38),但随后告诉那跟随他的人,当他们被冤枉时,要忍耐。如果我们受到别人的伤害,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私底下去报复那个人,作为耶稣的门徒,我们愿意在耶稣爱的激励之下,去原谅那些伤害和冒犯我们的人。同时,上帝并未允许我们通过私人的手段去寻求补偿或报复,对犯罪的惩罚和受害者的补偿,神已经把这个权力交给我们在上的掌权者。

在今天的经文的最后,神建立了一个基于公平和赔偿相应损失的体系,用来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但是对于人的罪,我们无论做什么,都无法补偿我们犯罪亏缺神荣耀的罪。感谢神,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亡,偿还了我们一切的罪,包括我们在言语上亵渎神的罪。使我们可以来到神面前,呼求他的怜悯。主啊,求你引导我们的嘴唇,使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要荣耀你那宝贵的名。阿们。

发表评论